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市縣動態  >  縣區動態

縣區動態

毛主席電報員李錦華回鄉省親 暢談跟隨毛主席轉戰陜北

來源:未知
   瀏覽量: 694   發表時間: 2018-09-10 15:44
打印本文

8月下旬,吳堡縣舉行紀念毛主席東渡黃河70周年暨第二屆黃河大峽谷國際漂流賽,87歲高齡、1944年參加革命、當年跟隨毛主席轉戰陜北的電報員李錦華應邀參加活動?;顒咏Y束后,李老專程回定邊省親,給父母上墳。剩隙約見了定邊縣委史志辦公室主任馬驥,李老著重介紹了毛主席轉戰陜北的事跡。史志辦退休副主任馬占倉陪同考察了定邊、鹽池紅色革命遺址。

 

                                                             史志辦主任馬驥與李錦華交談并贈送《陜甘寧邊區三邊分區史》

李錦華說,毛主席轉戰陜北時,我是一名電臺報務員,為黨中央收發電報。我是陜北定邊人,1931年生,1944年參加革命,1945年在延安參加八路軍。1948年入黨。我入伍后學習無線電報務技術,一生在我軍從事通信工作,直接為黨中央、毛主席服務。1947年跟隨毛主席轉戰陜北。1947年3月29日中央書記處全體會議在清澗棗林溝做出決議,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組成中央前委留在陜甘寧邊區,代表覺中央指揮西北及全國的解放戰爭。從此,毛主席轉戰陜北就開始了,讓我感到十分榮幸的是當時在第一天行軍中間休息的時候,我們就近距離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還問我們是哪個大隊的,我們的隊長周建中回答:一大隊,后來他說,這件事令我終身難忘,太振奮了。電臺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周恩來副主席說,電臺是毛主席、黨中央指揮解放戰爭唯一的通信工具。他還說,中央委員加電臺就是黨中央。任弼時是補充說,你看我們,四個中央委員(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加上一大隊(負責通信聯絡的)、二大隊(負責情報工作)、四大隊(新華社)的電臺就是黨中央嘛。

李錦華在鹽池革命歷史紀念館

 

李錦華說,毛主席和黨中央1948年東渡黃河在黨的光輝歷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這其中有三個輝煌的亮點:第一個亮點:毛主席轉戰陜北,粉碎了蔣介石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取得了偉大的勝利。第二個亮點:結束了黨中央、毛主席在陜甘寧邊區十三年的光輝歷程,組建了中央根據地,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根據地和武裝力量大發展整風學習,統一了黨的思想路線,召開了七大,樹立了毛澤東思想,粉碎了國民黨和日本帝國主義軍圍剿和經濟封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培育了延安精神。進行了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田,學除了封建主義。第三個亮點:進駐了西柏坡,指揮了三大戰役(遼沈、平津、淮海)殲滅了國民就年155萬人,基本上打垮了國民黨蔣介石,為建立新中國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李錦華說,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受挫后,改為重點進攻,即山東和陜甘寧邊區。1947年2月28日,蔣介石親臨西安,向胡宗南部署進攻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作戰計劃。集中了在西北的國民黨軍隊34個旅23萬人,分由南、西、北三面向陜甘寧邊區進攻。3月19日胡宗南占領延安,氣焰囂張,揚言3個月至半年消滅共產黨首腦機關和西北野戰軍。我西北野戰軍當時只有二萬六千余人,而且裝備也很差。轉戰陜北之前,毛主席以超人的膽識,做出兩項英明的決策,放棄延安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在一城一地得失。我黨中央和人民解放必須繼續留在陜甘寧邊區。此區地勢險要,群眾基礎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證。

李錦華說,毛主席轉戰陜北是在陜北窯洞里——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揮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戰爭。中央支隊干部不到200人,警衛部隊四個連,而且都是遠離野戰軍單獨行動。毛主席就率領這支小分隊,在胡宗南十幾萬大部隊的圍追堵截的縫隙中穿插,迂回,牽著胡宗南的鼻子轉圈圈。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和險境。1947年5月中央前委住在王家灣,胡宗南通過無線電信號偵聽到這一帶有電臺活動,于是下令四個半旅從西、南兩方向進行追擊。在萬分緊急的形勢下,毛主席果斷地改變了行軍路線,由原來的向東去改變向西行,一字之差,跟敵人擦肩而過,轉危為安。1947年7月31日,任弼時司令員在中央支隊干部動員大會上說;根據得到的情報,敵人企圖在8月15日前南北匯合,封鎖綏德、米脂,將我們包圍在無定河以西,妄圖殲滅我黨中央。毛主席指示我們要粉碎敵人的陰謀,搶先趕過綏德,尋找機會殲滅敵人,并動員大家要輕裝行軍,丟掉不必要的東西,多帶糧食……。緊接著我們就向綏德、米脂、佳縣方向急行軍,日夜兼程,還遇到了國民黨飛機空襲,終于提前通過了綏德,避免了國民黨軍隊的合圍,安全地到達了佳縣。7月28日,彭老總率西北野戰軍主力進攻榆林。直逼榆林城下,形成對榆林包圍之勢。蔣介石唯恐榆林丟失,急令胡宗南整編第一軍、整編第二十九軍分兩路向綏德佳縣急進,以整編36師輕裝急進,馳援榆林。這樣就把胡宗南主力調動到了米脂、佳縣一帶,彭總認為調動胡宗南北上的目的已經達到,請示主動撤出榆林戰斗,西北野戰軍主力則向榆林東南、米脂東北地區隱蔽集結。胡宗南主力北上,將西北野戰軍主力和中央支隊壓擠在榆林、佳縣、米脂三縣交界的狹小地區,妄圖消滅之。形勢十分嚴峻,周恩來電話告訴彭德懷,中央不過黃河,關鍵在于能夠迅速殲滅敵軍一部,粉碎合圍。   

李錦華說,為保證黨中央的安全,彭總即令許光達率第三縱隊負責接應和掩護中央支隊轉移,并致電中央和毛主席向野戰軍靠近。彭總根據新的戰略勢態調整了野戰軍的部署,向毛主席報告殲滅敵36師的計劃。毛主席聽后指示;“好,向全體指戰員講清楚,這是對整個戰局有決定意義的一戰,要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敵人,不讓一個跑掉”。西北野戰軍經過一天激戰,殲滅了胡宗南整編第36師6000多人,俘虜敵少將旅長劉子奇、少將參謀羅秋佩。8月23日,彭總召開西北野戰軍旅以上干部大會,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親臨會場,毛主席高度評價了沙家店戰役勝利的意義,并且贊揚彭老總對戰役的正確指揮。他說;“沙家店這一仗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的意義。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戰爭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我們手里,側水側敵本是兵家所忌,而我們彭老總指揮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在短短一天時間里就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在毛主席英明的英明指揮下,在彭老總親自指揮下,西北野戰軍先后進行了延安以南的阻擊戰和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隴東、三邊、沙家店、延清、宜瓦等較大戰役。累計殲敵10萬多,俘虜擊斃敵少、中將20多人。我西北野戰軍由2.6萬人發展到7.5萬人。

李錦華說,毛主席在指揮西北戰場的同時,對全國各個戰場的指揮也取得了輝煌成就,周副主席在陜北神泉堡對干部作了《全國大反攻,打倒蔣介石》的報告,他說;自衛戰爭是從去年開始的,現在提出全國大反攻,打到蔣介石,是有根據的。他詳細論述了一年來各個戰區的作戰形勢;劉鄧大軍于1947年7月挺進大別山,這一出乎敵人預料的突然行動,一舉突破了黃河天險,打到了蔣介石的后方;陳謝大軍于8月渡黃河挺進豫西;陳栗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主力也在9月穿過隴海鐵路南下,進入豫皖蘇平原執行外線作戰任務。至此,三路大軍都打到了外線,馳騁于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西起漢水,東到大海的廣大地區,使中原地區由國民黨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后方變為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也由內線作戰轉入進攻。同年夏季,東北野戰軍發動戰略反攻,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北戰局。各個戰區構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趨勢,對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李錦華說,1948年3月10日,周副主席轉達毛主席指示,毛主席說;中央準備東渡黃河,自從蔣介石指擇胡宗南進攻陜甘寧邊區,黨中央在映北轉戰已經一年了。去年3月19胡宗南占領延安,可謂是蔣介石最得意、最神氣之時,蔣介石得意忘形地吹牛,在三個月或半年之間消滅共產黨中央首腦機關和西北野戰軍?,F在,經過一年的較量,全國各戰區的斗爭形式對我們越來越有利。我們在全國范內由被動轉為主動,你蔣介石趕我過過黃河,我們偏不過,在陜北拉著你的隊伍轉圈子。一年后的今天,我看過黃可的時機到了。中央在適當時機與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匯合、有利于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周副主席說;再過幾天,延安就可以收復,黨中央堅專買北利任務已經完成。  

李錦華說,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席率中央前離開了米脂縣楊家溝,告別了陜北人民,東渡黃河。在陜西吳堡縣川口村變上船,到達“山西磧口鎮上岸,只主席告別了居住13年的陜北根據地。毛主席在船上向送行的人們說;“請轉告陜北人民,謝謝他們些年來對我們的大力支持,我們不會忘記他們對共產黨、對人民解放軍的一片深精厚意”。毛主席轉戰陜北的勝利,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做出了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值此毛主席逝世42周年之際,我們共同深切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豐功偉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努力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勤奮工作,添磚加瓦,貢獻自已的綿薄之力。

 

 

亚州免费黄色网站,国产aⅴ仑乱午休被,中国丰满少妇一级毛片,亚洲精品最快更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