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古今榆林  >  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

紅 與 綠 — 米脂縣高西溝發展變遷史

作者:常 耀
   瀏覽量: 161   發表時間: 2022-08-26 16:08
打印本文

2021 年 9 月 13 日 , 中共中央總書記 、 國家主席習近平來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 溝村考察 ??倳浿赋?,高西溝村是黃土 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 ,你們堅持不懈 開展生態文明建設 、與時俱進發展農村事 業 ,路子走的是對的 。要深人貫徹綠水青 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把生態治理和發 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 ,走出一條生態 和經濟協調發展 、人與 自然和諧共生之 路。

回顧高西溝的歷史 ,從一個普通村子 發展成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樣板 ,經歷了 五個階段 : (1951-1957 年)  探索學習期 ; (1958-1978  年 ) "三 三 制 "   形 成 期 ; (1979-1999 年)平穩過渡期 ,(2000-2012 年)  再鑄輝煌期 , (2013-2021 年)  新時代發展 期。

一 、1951-1957 年:探索學習期

高西溝是黃土高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 。據 1966 年 1 月 陜西省水 利電力廳編著 、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全國 大寨式農業典型:陜西省米脂縣高渠公社 高西溝生產大隊》記載:全村共有 1969 畝 耕地 ,  分布在 40 個山鮒和 21 條溝里 ,平 均 1 平方公里 10 個山頭 5 條溝 ,  百分之 八十的耕地坡度都在 20 度以上 。群眾說: "山上光禿禿 , 溝里洪水流 , 年年遭災害 , 十年九不收""雨澇流泥漿 ,  沖成萬條溝 , 肥土順水走 ,籽苗連根丟"。

1950 年 ,  高祖玉當選高西溝村主任 。 在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群眾吃飯難問題面 前 ,他開始思考 , "總得尋個活法 ,要不高 西溝人吃甚?  喝甚?  咱們種地的人在山里 住著呦 ,就只能在地里找活路" 。"不從水 土保持這上面解決問題 ,  你就無法辦 ,要 拔這條窮根必須要從根本上治"。

1951 年 ,黃委會水保站技術員來高西 溝 ,號召群眾打壩:黃河下游遭水災 ,原因 是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嚴重 ,把泥沙淤積到黃河 , 因此要在這 一 帶打壩 , 不讓水土 從坡溝里流出 ,流進黃河。

在黃委會技術員的指導下 , 1951 年高 祖玉發動農民打壩蓄水攔泥 。他們出動勞 力 30 多個 , 苦干 50 天 , 在大銀山溝打起 淤地壩兩座 ,但這兩座壩在當年被洪水沖 毀 。第二年 ,高西溝村又在陽石塔出工一 千多個 ,打土壩兩座 ,結果還是被沖掉。經 過實踐 ,  高西溝人認識到:"水是一條龍 , 由上向下行;治溝不治坡 ,等于一場空"。

1955 年 -1957 年 ,  高西溝人轉人治 坡 ,學習杜家石溝經驗修坡式梯田 。  1956 年 , 高祖玉任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 , 他帶 領高西溝人修梯田 ,年復一年 ,持之以恒 。 1957 年 , 高西溝人在安橋嫣栽樹 , 由于管 護不善 , 人踩羊踏牲口啃沒剩幾棵;后在 背訖撻修坡式梯田 100 多畝 , 又被一場暴 雨沖毀。

二、1958 年 -1979 年:"三三制"形成期

1958 年全國大躍進這一年 ,高西溝村 黨支部帶領群眾大戰孫家梁山 ,全村男女 老少齊上陣 ,數九寒天 ,他們汗流夾背 ,衣 服凍成鎧甲 , 卻沒有 一 人退縮 , 修出水平 梯田 70 多畝 ,植樹 30 畝、種草 30 畝。

繼會戰孫家梁山后 , 1959 年高西溝發 動群眾大戰廟梁山; 1965 年在天大旱之時 苦干 3 個月 , 修建起長 80 米 、高 30 多米 的黃蒿坪大壩 。截止 1965 年底 ,高西溝共修起梯田壩地 620 畝,  退耕還林還牧面積 達 1200 畝,糧田面積為 1800 畝 。  1972 年 , 高西溝基本農田為 900 畝 ,  林草面積為 2000 多畝 ,糧田面積為 1000 畝 ,用地比例 基本達到三分之一種糧 、三分之一種草 、 三分之一種樹 ,"三三制"基本形成。

1972 年 , 高西溝遭受大旱 , 水平梯田 糧食畝產由原來 200 多斤跌至 100 多斤 , 糧食總產比上年減產 一 半 。  高西溝人明 白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1973 年 , 高西 溝人苦戰 一 年修建了兩座 16 萬方的水 庫 。  1975 年 ,  高西溝動員全村男女老少 200 余人大戰廟梁山 ,苦干 10 晝夜 , 在高 山頂上平整出 25 畝寬闊平坦的人造"小 平原" 。  到 1978 年 ,  高西溝擁有 2 座水 庫 、2 個水窖 、7 個蓄水池等水利設施 , 吃 飯問題徹底解決 , "三三制"  的土地利用 黃金結構得到鞏固 。

高西溝經驗引起上級的重視 。  1961 年 , 陜西省委常委 、省政協副主席常黎夫 率省委工作組在高西溝調研 ,他稱贊高西 溝是米脂縣治山治溝 、水土保持工作的一 面紅旗。

1962 年 1 月 18 日 ,《人民日報》以《山 區生產的生命線》為題 , 報道了高西溝村 水土保持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 , 同時配發 了《群眾自辦水土保持的范例》社論 ,高度 贊揚高西溝人民整山治水 ,改造山河的無 產階級革命精神。

1964 年 5 月 ,毛澤東在中央農村工作 會議上號召農業學大寨 , 大寨成為中國農 業戰線的光輝榜樣 。高西溝學習發揚這種 "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的大寨精神 ,但不 生搬硬套 ,繼續走自己水土保持之路。

1965 年 10 月 ,  高祖玉赴京參加國慶 典禮 , 受到毛主席 、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 親切接見;出席"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 , 高西溝大隊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農業學 大寨典型"。1965 年 12 月 30 日 ,高西溝村 被中共中央西北局授予"西北地區農業戰 線上 40 面紅旗"之一 。1966 年 1 月 14 日 , 高西溝大隊在西北地區農業經驗交流會 上被評為"紅旗單位"。

1978 年 ,米脂縣委決定在全縣范圍推 廣高西溝農林牧用地"三三制"經驗 。1979 年 ,高西溝村創造的 "三三制"作為一種經 濟模式在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 交流 ,并在省委 、省政府號召下 ,在全省范 圍內推廣。

三 、1980 年 -1999 年:平穩過渡期

1980 年 ,  米脂縣同時出了三件大事: 第 一 件就是米脂縣石溝鎮孟家坪私分土 地 、分田單干的做法上了《人民 日報》,并 為中央所肯定 。另一件事是《黃土高原上 的明星一高西溝》一 書由陜西人民出版 社出版 。第三件事就是已擔任米脂縣委副 書記的高祖玉宣布 自 己不再擔任高西溝村黨支部書記 ,繼任者為高錦玉。

高祖玉是高西溝征山治水的帶頭人 。 他高瞻遠矚 、雷厲風行 , 帶領全村群眾填 溝打壩 、修梯田 、植樹種草 , 成為"全國農 業學大賽典型" , 形成并總結出"三三制" 土地利用模式 , 他是"高西溝黃土高原生 態治理典范"的主要創立者。

1980 年一 1988 年 ,在高錦玉擔任高西 溝村黨支部書記期間 ,他繼續堅持植樹造 林 ,  實現了聯產承包時期的平穩過渡 ,并 組織村上實施了"2744"項目 ,保護和鞏固 了"三三制"治理成果 , 村民生活實現溫 飽。

1988 年 -1996 年 ,高增德接替高錦玉 擔任高西溝村第三任黨支部書記 ,他主抓 全村農田基建和糧食生產 ,堅持林草種植 和管護 , 不斷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 , 形成 "以林固土 、以草養牧 、以牧肥田"的 自然 生態鏈。

1996 年 ,姜良彪接任高西溝村第四任 黨支部書記 ,高西溝村民跟著新任村黨支 部書記姜良彪 ,  繼續加大生態環境建設 , 發展旅游業和多種經營 ,形成"三二一 "生 態經濟結構 。他在群眾增收上做文章 ,帶 領全村黨員群眾實現新跨越。

1980 年至 1997 年 ,  高西溝村黨員義 務巡邏看護隊堅持晝夜巡邏保護集體生 態林 , 每年動員組織人力對蓄水池 、水庫 進行維護 ,  并新栽蘋果 130 畝 、葡萄 13畝 , 新修水地 13 畝 、水窖 600 立方米 , 修 筑生產道路 13 條 、加固淤地壩 2 座 ,形成 了"以林固土 、以草養牧 、以牧肥田"的良 性生態鏈。

在此階段 ,  高西溝村榮獲榆林地區 "綠化杯"特等獎 ,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 "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 。但是 ,與 1958 年 -1978 年相比 ,來參觀的人數相對較少 ,顯 得有點冷清。

四、2000 年 -2012 年:重鑄輝煌期

進人新世紀 , 黨中央提出"退耕還林 (草)、封山育林 、個體承包 、以糧代賑"的 "十六字"方針。

米脂縣委 、縣政府領導把目光投向高 西溝 。2001 年 11 月 3 日 ,縣上四大班子、 各鄉鎮長在高西溝召開退耕還林 、生態建 設現場會 ,再次掀起學習高西溝經驗的熱 潮。

在西部大開發時期 ,高西溝以與時俱 進的精神 ,搶抓機遇 ,推陳出新。在產業結 構調整中 ,  高西溝努力創新發展模式 ,把 "三三制"發展成 "自然生態型林業 , 主導 經濟型牧業 , 補充自給型農業"的經濟結 構形式 ,2002 年高西溝擁有基本農田 777 畝 ,草地 1500 畝 ,林地 2253 畝 (其中經濟 林 593 畝) , 形成了林 、草 、田分別為三 、 二、一 的新模式。

2002 年 6 月 17 日 ,  高西溝村綜合治理紀實再次被《人民 日報》報道 , 被譽為 "退耕還林的先行者" 。2003 年春 , 時任榆 林市委書記周一波來高西溝調研 ,并將其 作為自己的聯系村 。2003 年 8 月 ,作家冷 夢被點名安排到米脂高西溝采訪寫作 , 35.9 萬字的報告文學  《高西溝調查》于 2006 年 12 月 出版。同年 ,高西溝提出了建 設生產發展有新方式 、生活寬裕有新層 次 、鄉風文明有新風尚 、村容整潔有新面 貌 、管理民主有新機制的"五新村" , 比全 國部署新農村建設早 3 年。

2011 年 8 月 5 日 , 時任陜西省委書記 趙樂際來高西溝視察調研 ,實地聽取水土 保持 ,  退耕還林和特色產業發展等介紹 , 察看村展覽室和檔案室、文化站 、醫療室 。 他指出 ,高西溝人的精神永遠值得大家學 習。2011 年 12 月 2 日 ,省委辦公廳印發省 委組織部高西溝村黨建工作調研組撰寫 的《米脂縣高西溝村黨建工作調研報告》, 稱贊高西溝村黨支部為"黃土高原上薪火 相傳的戰斗堡壘" ,  并將高西溝精神內涵 凝煉為五句話:堅定信念 、永葆先進的政 治本色;不屈不撓 、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 尊重規律 、因地制宜的實干態度;依靠群 眾、群策群力的民主作風;勇于探索 , 與時 俱進的的創新理念。

2012 年 6 月 28 日 -29 日 ,  對于高西 溝人來說 , 有三件值得銘記的事: 一 是黨 支部書記姜良彪去北京人民大會堂領取中組部授予高西溝的"全國創先爭優先進 基層黨組織"獎牌 , 這是高西溝黨建工作 獲得的最高榮譽;二是該村村官牛菊赴西 安領取省委授予高西溝的"全省創先爭優 先進基層黨組織"獎牌;三是中共榆林市 委部署全市各級黨組織向米脂縣高西溝 村黨支部學習的活動。

截止 2012 年底 ,  高西溝擁有水保林 2660 畝、經濟林 643 畝、草地 300 畝。

五、2013 年 -2021 年:新時代發展期

2012 年 11 月 8 日 ,  黨的十八大在北 京召開 ,  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 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 。在習近平新 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高西 溝村黨支部牢記總書記關于"人民對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諄諄教 導 ,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 走好以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 量發展新路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 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實踐 。經過 60 多年的 精心維護 ,高西溝 40 架山、21 條溝全部得 到有效治理 ,  目前水土流失治理度高達 78% ,林草覆蓋率達 70%。

除了發展山地蘋果產業 ,高西溝村充 分依托生態資源優勢 ,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業 ,建成占地 4 平方公里的高西溝村農業 生態旅游區。同時 ,興辦"農家樂"54 家 ,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僅旅游業一 項 ,人均增收 400 多元。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  "林草 就是高西溝的"金山銀山" ,全村的產業都 圍繞著林草展開 ,這些林草也改變了高西 溝村。2021 年 ,在各類產業帶動下 ,高西溝 村集體經濟收人 10.4 萬元 ,人均可支配收 人 28860 元。

好消息接連不斷 ,在總書記來高西溝 之后 ,2022 年 2 月 29  日 ,  陜西省省長趙 一 德在  《陜西省 2022 年政府工作報告》 中明確指出:"積極推廣高西溝村生態治 理模式 , 推動黃河流域淤地壩(攔沙)工 程及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 目 " 。目 前 ,  高西溝村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 遇 , 米脂將再掀"全面推廣高西溝生態治 理經驗 , 全域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新 高潮 。

米脂縣委制定了《關于深人學習貫徹 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 示精神 ,全域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意 見》, 明確了高西溝村未來的發展方向:努 力建設  "全國鄉村振興示范村"、"黃土高 原生態治理樣板村" 。到 2022 年 9 月 , 高 西溝村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水平將大幅 提升 ,"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的"美麗宜居鄉村"初步建成。"十四五"期 間 ,高西溝村新增綠化面積 1630 畝 ,新增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面 積 500 畝 ,  治 理 度 達87% ,農民人均收人位居全縣前列 ,村集體 經濟收人達到 50 萬元以上。

六、幾點啟示

( 一 )高西溝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 , 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 , 堅持不懈的愚 公精神 ,群策群力的群眾精神。

1、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從二十世紀 五十年代起 ,高西溝人民為了徹底甩掉山 窮水惡 、貧窮落后的帽子 , 在黨支部的帶 領下 ,憑滿腔熱血和一雙鐵手 , 以 "敢叫 日 月換新天 , 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無畏膽識 和沖天氣魄 ,打壩堰、修梯田 ,大興植樹種 草 ,堅決封山禁牧 , 突出改善生態環境 ,集 中狠抓水土保持 , 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 , 戰 天斗地 、悲壯激烈 , 把荒蕪貧瘠的窮山溝 治理成為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 。高西溝 村的創業史 ,就是一部奮斗史。

2、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 。高西溝人常 說的兩句話是"聽黨的話 , 跟著科學走"。 高西溝村在發展過程中 ,不唯書 ,不唯上 , 只唯實 ,  始終堅持 一 切從科學和實際出 發 ,在多年探索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 程中 ,對生態治理和脫貧致富的途徑進行 了反復嘗試和摸索 ,逐步掌握了水土流失 規律 ,創造出了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成功 經驗 。其中 ,高西溝學杜家石溝經驗是不 僅學修梯田經驗并進行溝坡兼治;學大寨 是學大寨艱苦奮斗 、   自立更生的精髓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根據實際采取了 "宜分則分 ,宜留則留"原則 ,保留 1660 畝 生態林 ,他們的做法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 學態度。

3、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 。愚公精神是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 不平"的信念。從上個世紀起 ,高西溝村黨 支部四任班子三代人 ,  堅持吃苦在先 、沖 鋒在前 , 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矢志不渝 六十載 ,把一個環境惡劣的窮山溝治理成 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樣板村 ,創造了生態 建設的奇跡 。高西溝村的發展 ,最根本的 就在于有一支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戰斗 、 特別能奉獻的具有愚公精神的黨員干部 和群眾隊伍。

4、群策群力的群眾精神 。我們黨的最 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 ,依靠群眾是 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和建設成就的法寶 , 也是高西溝村不斷取得成就的法寶 。高西 溝的輝煌歷史是高西溝村的領頭人高祖 玉 、"全國三八紅旗手"常秀英 , 沖鋒陷陣 的共產黨員高萬貴、高錦玉、高增良 、高錦 亮 、高祖圣 、高錦仁 、高萬富 、高增德以及 "鐵肩膀"高錦廉、"爬山虎"常錦棟 、"鐵嗓 子"姬秀珍、"鐵姑娘"高素芹、"老堅持"高 增祥、"賽兔子"姜純明和高西溝人民共同 創造 , 是群策群力的結果 , 它再次證明了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 、血脈在人民 、力 量在人民" ,我們事業成功的源泉在人民。

(二)高西溝黨建經驗:在高西溝 , "好 人才能當干部 ,吃虧才能當黨員"。無論是 搞生態建設還是抓特色產業發展 ,村黨支 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 用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黨的先進性都能得 到充分體現 。高西溝村黨支部因此被譽為 "黃土高原上薪火相傳的戰斗堡壘" ,被中 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 號 。因此 ,要干好基層事業 ,筑牢基層戰斗 堡壘是關鍵。

(三)高西溝生態治理經驗:高西溝人 認準了 一 條水土保持的路子 , 采取"工程 措施、生物措施 、農業耕作措施相結合"的 治理模式 。早年創造了"三三制"模式 , 隨后發展為"三二 一 "模式 , 實現了"綜合治 理保證水土不流失 , 打壩淤地保證退耕不 反彈 ,多種經營保證收人不減少"目標。

歷史見證過去 ,歷史啟迪未來 。在新 起點上 ,我們要深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 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 推廣高西溝生態治理經驗 , 因地制宜打造 全縣首批 29 個生態示范樣板村 ,  進而在 全縣范圍推廣 ,從而將米脂建成"全國黃 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縣" ,  走出一條生態 和經濟協調發展 、人與 自然和諧共生之 路 ,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

(作者:米脂縣委黨史地方志研究編 纂室主任)

亚州免费黄色网站,国产aⅴ仑乱午休被,中国丰满少妇一级毛片,亚洲精品最快更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