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簡介
定邊縣簡介
定邊縣位于陜西省西北部、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處、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向陜北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東接榆延、西通甘涼,南臨隴慶、北枕草原,古時素有“旱碼頭”和“三秦要塞”之稱,與靖邊縣、本縣安邊鎮合稱為“塞上三邊”。
定邊縣歷史悠久綿長。早在夏、商、西周時期就有原始部落的游牧活動。秦漢時期,定邊屬新秦的一部分。北魏時設大興郡,西魏時改為五原郡,后又改為鹽州。隋唐時期,定邊“地當要沖,遠介朔陲,東達銀夏,西援靈武,密邇延慶,保扦王畿”,是中原王朝拱衛關中、交通西域、控撫游牧民族的核心地區。北宋慶歷二年(1042),環慶路經略安撫使范仲淹在頭道川督筑定邊寨、置定邊軍,以“底定邊疆”之意取名“定邊”。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正式設縣(距今280多年)。革命戰爭時期,定邊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三邊特委、三邊分區機關駐地,張崾先鎮鐵角城村是中央工農紅軍長征由甘肅進入陜西的第一站,毛澤東、彭德懷、董必武、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王震將軍率領359旅在定邊花馬池鹽湖開展原鹽生產,是當時陜甘寧邊區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1936年6月紅軍西征時解放。1945年10月的國民黨新十一旅安邊起義,是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隊第一次較大規模起義,被毛澤東主席譽為 “火車頭”。 1949年安邊縣建制撤銷,并入定邊縣。
定邊縣文化底蘊深厚。邊塞文化、黃土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薈萃了眾多風姿獨特、雄奇壯美的自然人文景觀??h境內存有270多公里隋、明古長城遺址、384座長城墩堠、37座宋代、明代古堡關寨遺址和32座清代、民國時期烽臺堡寨遺址。還有仰韶文化遺址、鼓樓、牌樓、天主教堂、清真寺懸月樓、古漢墓群、廟宇鐘樓、359旅打鹽居住窯洞、革命烈士陵園等文物遺址。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出生在定邊縣,留下了很多傳說。清代以來,受邊塞文化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熏染,人們形成崇武尚勇的人生價值取向,從定邊涌現出趙良棟、陳福、師帝賓、賀世顯、白廣恩等馳名全國的總督、總兵群體。近代以來,又涌現出陜北寧夏辛亥革命領袖高世秀、北閥戰爭將領鄭思誠、抗日愛國將領高桂滋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剪紙、說書、皮影、器樂曲藝、道教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傳承創新,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全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示范縣和陜西省文化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
定邊縣氣候環境獨特。海拔1303—1907米。為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h域南部為白于山區,占全縣總面積52.8%,白灣子鎮境內的魏梁山為陜北最高峰;縣域北部為平原灘區,占全縣總面積47.2%。屬資源性嚴重缺水的縣,年平均降雨量314毫米,無定河、涇河、洛河源頭分別位于我縣學莊鄉、白灣子鎮和楊井鎮境內,八里河是全省最大的內陸河。全縣堅持生態立縣,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先后涌現出黨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中央候補委員、十二大代表、全國人大三屆、四屆代表、全國勞動模范李守林、黨的十八大代表、治沙英雄、全國勞動模范石光銀、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杜芳秀、全國綠化女狀元王志蘭等一大批造林綠化英模典范。全縣森林保有面積31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9.4%。2014年被授予省級園林縣城榮譽稱號,正在創建省級生態園林縣城。2015年馬蓮灘森林公園被國家林業總局確定為國家級沙漠公園。
定邊縣物產資源豐富。古時就有“三邊有三寶,咸鹽、皮毛、甜甘草”之說。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原鹽等10余種。其中石油預測儲藏面積5000平方公里,預測儲量16億噸,油氣總量突破1000萬噸,是全國縣級區域石油產能第一大縣。天然氣探明儲量3500億立方米,含氣面積4992平方公里。定邊也是陜西省唯一的湖鹽產地,有天然鹽湖14個,鹽湖面積100平方公里。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前景廣闊,國電繁食溝49.5兆瓦風電場是陜西省第一座風力發電場,建成的247兆瓦光伏電站是陜西省目前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站。定邊是國家農業產業協會命名的“綠色環保節能示范縣”,也是國家財政部、農業部、能源局確定的“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之一。建成“西北前列、陜西第一”的新能源產業示范縣。
定邊縣交通通暢便捷??h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860公里,農村公路通達率達100%;青銀高速、307國道和太中銀鐵路橫貫東西,吳定高速、303省道、定鐵、定劉張等縣鄉公路縱跨南北,縣內通鄉、通村公路四通八達、縱橫交匯;縣城距銀川河東機場150公里,距榆林榆陽機場230公里,已列入國家民航“十三五”規劃的定邊民航4C機場,計劃于2018年開工建設,將全面構筑起定邊的立體交通網絡。
定邊縣農業稟賦優越。有耕地380多萬畝,基本農田280多萬畝,人均耕地10多畝。自然稟賦優越,近五年來連續獲得玉米、馬鈴薯、球莖甘藍、地膜辣椒等10多項全國單產最高紀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農業高產創建活動示范縣”。定邊也是世界紅花蕎麥原產地保護區之一、中國馬鈴薯六大生產縣之一、中國馬鈴薯特產之鄉、中國馬鈴薯美食之鄉,馬鈴薯、蕎麥、羊肉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受地理產品標志保護,2014年被國家農業部、中科院、中國種子協會聯合授予“西北旱作區馬鈴薯主糧化示范基地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通過國家整縣環評。陜西省馬鈴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于2015年在定邊掛牌成立。定邊蕎麥粉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評定為國家標準。
目前全縣正在積極創建中國宜居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環保模范縣城、省級節水型縣城、省級計劃生育轉型發展示范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和食品安全放心縣。